沃克第一张互联网医院处方产生的基础

互联网医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现有医院体系和诊疗全程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尤其是对慢性病全程管理以及康复期患者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2015年第一张电子处方在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到现在的5年期间,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步履蹒跚,与其他领域相比,互联网医疗明显是一块“洼地”。这里面有政策、互联网医院资质认证、签约医生、电子处方的管理、医保对接、药物配送、关联质量和不良反应管理等诸多问题。这篇文字不展开讨论,重点关注互联网医院生态圈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physician 和patient对互联网医院的看法和行为。

DXY和Kantar对1万+医生的网络问卷调研显示,与2018年相比较,医生愿意进行医患互动的时间从5小时/每周提高到6小时/每周。通过互联网医院、网上执业、在线问诊、在线调研等方式,获取阳光收入是医生上网的原因之一。患者端的调研提示,患者愿意支付156元做专家咨询,65元做普通医生咨询。这组数据很好地解释了医生愿意花时间在互联网医院做有偿咨询的动力,其一是阳光收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获得合法收入,而不是通过过度检查和药品回扣获得随时“暴雷”的灰色收入。其二,如果一场有偿咨询156元,10次就是1560元,专家利用自己可支配时间,获取这部分阳光收入,应该没有太大压力。其三、多点执业和互联网医院的资质认证消除了法规隐患。医生比较喜欢的互联网平台分别是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和春雨医生等起步比较早的平台。

Kantar对1500+患者的问卷调研显示2019年患者上网时间是28小时每周,其中花费到医疗相关的时间是8小时每周。与医生端的调研结果相匹配,患者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微信(85%),网站(75%),App(71%)。患者43%的医学相关信息来自微信。

调研也显示71%左右慢性病患者愿意进行网上咨询,糖尿病患者比例最高(82%)。87%的患者愿意网上咨询专家,占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已做过检查和诊断,但是想要进一步求证(77%);想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案(69%);疑难杂症的确诊和治疗(63%)。患者愿意为专家支付156元咨询费,普通医生支付65元咨询费。个人认为这是互联网医院存在的患者基础。寻求新的治疗方案是一项未必满足的需求,可能是沃克这一类口服新药,迅速产生第一张互联网医院处方的原因。调研显示患者常用的咨询平台是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和好大夫在线。

资料显示上海有13家公立医院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有其自身优势、比如现成的处方医生、患者信任度高,但个人认为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缺乏原始动力、仅仅是实体医院的延伸,为自己扎紧篱笆而已,缺乏药品价格和配送方面的优势,更看好互联网基因的i-hospital,一旦解决资质、处方医生,医保对接等问题,其价廉物美、个体化精准关怀、大数据全程长期管理等优势将大放异彩。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