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

巴州区隶属于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连通江、平昌,南接仪陇,西邻阆中、苍溪,北界南江,为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幅员面积2552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总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113万。辖3个街道办事处,48个乡镇,81个居民委员会,798个村民委员会。巴州古属梁州,自东汉置县,北魏延昌三年置巴州,实行县制已有1917年历史,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巴中县,设县级巴中市,2000年12月撤巴中市,设立巴州区。

巴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将军严颜墓,南宋御元的平梁城,唐代章怀太子墓等名胜名迹遍布城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巴州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陈昌浩、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工作三年之久,并留下大量珍贵的革命遗迹。现建有由亲笔题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和跻身全国第四的阴灵山现代书法碑林。

石窟艺术举世闻名,始建于隋,兴盛于唐,迄今保存完好的有55处,521龛窟、7200余驱,其中,隋唐佛教艺术18处,6800余驱。被中外专家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摩崖造像石窟群,规模宏大,雕刻玲珑,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州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山水孕育了众多的时代英杰,是宋代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当代“世界十大革命性伟大”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现代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的故里。唐太子李贤曾贬居巴州,张飞、李白、杜甫、岳飞等历代名人雅士都曾云集巴州,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珍品。

巴州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C,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相对湿度78%,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全区森林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54%。座落在城郊的南龛山,树木葱茏,花草争艳,已开辟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距市区17公里的枣林镇阴灵山,占地面积5000余亩,山势峥嵘,顶峰三面悬岩,唯一通幽,古树奇石遍布山间,被誉为“川北胜秀”。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马山、五马槽四大景区组成的南阳森林公园,景点雄险秀丽,苍松翠柏,千姿百态,荒美幽古,犹如仙境。拥有水面6000余亩化湖水上公园,四季湖水盈盈,碧波荡漾。“秀翠巴南”的顶山寨、奇峰突兀,古树参天。人称高峡出平湖的龙洞沟水库,中外驰名,乘舟荡游,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自然风光,构筑了川东北旅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巴州绿色生物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10多种粮食作物和蚕丝、柑桔、生姜、黄花、甘蔗、蘑菇、白蜡500多种经作产品。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57.4万吨,出栏生猪163.22万头,肉牛7.2万头,羊14.53万头,家禽469.3万只,猪、牛、羊肉年产量12.5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县(区)之一。特色产品川明参年产量1.2万吨,芦笋种植面积达2000亩;银杏、天麻、黄柏、杜仲200多种名优中药材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是秦巴山区主要的中药材基地。粮油果蔬菜加工、食品饮料、丝绸纺织服装、医药加工、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和生猪、蚕茧、芦笋、川明参、优质水果、优质粮油六大主导产品已成规模。

巴州区基础条件良好。巴城建成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含市商贸园),有线%,通讯实现全部程控化,村通电线%,村通公路率和乡镇标美路率均达98.3%以上,100%的乡镇、5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乐(坝)巴(中)铁路、广(元)巴(中)高速建设有序推进,将分别于今明两年实现通车。南(部)巴(中)高速、巴(中)达(州)铁路和巴(中)桃(园)、巴(中)达(州)高速已完成前期工作,将分别于今明两年开工建设。全区用电并入国家电网,电网健全,运行平衡,被命名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区)。有重庆啤酒巴中公司、惠昌食品公司、中兴纺织公司、四川德润服饰公司、鑫锐齿轮公司、普瑞制药公司、宏润畜产品公司等160余家工业企业。

巴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加。200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0.6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47亿元、14.29亿元、24.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3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8元。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